2009年12月30日

解夢工作坊

在外國,用英語上工作坊時,比較容易碰到教我由心佩服的心理治療師。
用華語的話。只有黃博士的工作坊讓我啟發最大。於是老是跑到台灣去上他的課。
他像變魔術一樣,為參加者打開另一扇問,看到另一種可能性。
真期待他一月要來香港辦的解夢工作坊:



解夢工作坊
── 解開迷惑,看見渴望
Dream Interpretation Workshop
-- Find Your Desire


夢,是自然生成的隱喻;在夜裡,在白日小憩裡,靜巧巧地或轟轟烈烈地上演。

有的夢,透露出不曾被懂的深層渴望;
有的夢,隱隱的在說著被遺忘已久的生命課題;
有的夢,清清楚楚的告訴我們:『該離職了吧!』、『是時候了,打通電話問候他一下好了…』


解夢,是走入潛意識豐富世界的重要入口。這個工作坊,我們會探討夢的奇妙現象(置換作用、誇大作用),同時,一起來體驗簡單易學又妙用無窮的解夢問句、也練習那些讓解夢更深入的語調和聲音。

解夢,可以是日常生活的趣味來源;解夢,也是助人專業裡不可或缺的專業技術。

所以,你可以單純想玩玩夢,或者想多懂一些自己的夢;也可以是想要讓你的助人專業更有趣更精進。

導師黃士鈞,十五年專業諮商治療訓練資歷,台灣諮商心理師執照、美國馬里蘭大學心理諮商碩士、台灣彰化師範大學諮商輔導博士、台灣明道大學休閒保健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日期及時間:
2010116 (
星期六) 1pm-9pm (1小時晚膳)
2010117 (
星期日)  10am-6pm(1小時午膳)
地點:土瓜灣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費用: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會員 $1,500
     
                             非會員 $1,600 (201012日或之前報名)
                                                        $1,700 (201012日後報名)




請將報名費以劃線支票 (抬頭人「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有限公司)
或存款收據 (中國銀行:012-694-10049720),連同報名表格寄至
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5-04



下載報名表格

## 工作坊報名以收到報名費才生效,若只以電郵/ 電話/ 傳真回覆,將不獲受理。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查詢Enquiries: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
電話) 2891 8482   / 2891 8488
(
傳真) 2891 8483
(
電郵) cccd@cccd.hk
(
網頁
) www.cccd.hk


2009年12月24日

Pleasing


很多助人工作者,都有一顆幫人的心。
助人為快樂之本,實在無可口非。
但是在助人之下,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底層渴望和需要,便很容易墮入討好的自設陷阱──幫人,只是想要靠別人來肯定自己。

跟佐知子一樣。
最近都被這樣的人害得好煩。
他們無策略的付出,令界線都模糊掉。受助者覺得很受寵,也就無需進步。
像對孩子,你不讓他吃糖,是因為他牙已經在痛了。但總有些叔叔阿姨送一把糖果到他們手上。於是孩子就覺得你是壞人,叔叔阿姨才是好人。
唉。
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治療師,真不好應付。

當然,實習時,我也犯過如此過錯。
跟一個經驗比我豐富多了的治療師一起帶團體。
孩子們喜歡我,我便傻傻的沾沾自喜,還在那邊樂此不疲。
其實她才在做有意義的干預,我本來插科打諢一下沒有相干,卻在那邊討好孩子,便是大錯特錯。

書讀多了,被督導點醒多了,才洞悉治療關係──尤其團體治療的微妙關係。
到如今,我甚至知道,有時候,要助長個案來反對你,才是正軌。

像我常做婦女團體,她們很多都沒有辦法表達憤怒或是反對。負面情緒往內收才形成情緒問題。
用嘴巴叫她們學習這個,實在太具距離感了。
我不時會有意無意的邊鼓勵邊挑起她們來反對我,然後她們就慢慢習得這個assertiveness的部份。
千萬不要討好個案。
個案不用喜歡你,他只要好好繼續活著就好。

我跟佐知子聊這個,得到她讚美我好堅強。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得了。

我說,這就是為什麼治療師必須要先做好自己的功課。
把被愛、被肯定與被接納,丟給個案,跟你去和個案談情一樣不道德。

亞洲戲劇治療師聚會


跑台灣一躺,想不到變成一個非常具啟發性的小形亞洲戲劇治療師聚會。
來自日本的佐知子,是我讀戲劇治療時的同學。
雅卉還在CIIS唸戲劇治療。
然後是台灣最活躍的戲劇治療師張志豪。

在台灣,好像比較容易碰到具質素的治療師。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比較會看到要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想法,而不是把西方老師的東西照本宣科。

在香港,比較會見到很努力上工作坊、然後把bio愈寫愈看似厲害的治療師。嘴巴就是上過誰誰誰的課,與自己拿了什麼什麼資格。誰誰誰說了什麼,然後就應該要像跟聖旨般照著辦等等等等。

但我跟在台灣的治療師聊時,好像比較容易碰見踏實地研究的人。
像我跟志豪聊了一個晚上,我興奮得整晚都睡不著。
有些東西是我一直有這個想法,但是在香港找不到人可以聊的;
有些東西真是大開眼界,是我第一次聽到,但是覺得非常有道理。
他幫我搞懂了一些事情;他令我想通了一些事情;他使我思考一些事情。

人家明明都很累了,我還是抓著人家不放。真是失禮。
但我第一次可以用華語聊戲劇治療聊得那麼起勁,都幾乎忘我了!
他的基礎厚、角度寬,而且有自己的想法。人很好、還很謙卑。用心學,但更用心玩。最重要是不會太聽話。
(我最怕跟乖乖聽話的治療師聊。治療師,尤其戲劇治療師本來就應該帶點反叛才對味。)
我跟佐知子都覺得,戲劇治療師就應該長他這個模樣。

跟佐知子聊,又有另一番發現。下一篇再來寫好了。

2009年12月19日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conference



第二次去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conference。
幾千人聚在一起,吸收美國頂尖兒心理治療師們的分享。
那些,可全都是自成一體的大師。
大部份都是八十多歲的老頭兒。每句話都是智慧。擲地有聲。
大家都像追明星般去朝拜。

第一次去的時候,治療的事業才剛開始。
看到的精彩都只是字裡行間的。一句話被如此接下來,內心便己驚嘆不已。

事隔四年,累積了一些經驗和一些挫敗,重新觀看大師級的演繹,比較能看到脈絡。現在比較能像看故事般,看到治療師如何撒網,等魚上釣,從容收線。
慢慢看到治療師如何鈎主題,如何玩語言、如何用身體。

說到用身體,發現今年多個工作坊、多個大師都強調身體語言之重要。
不要被語言局限成為探索空間。演員訓練與心理治療的類同被大會主席Jeffery Zeig類比放在一起。Hamlet的獨白,還幾度被搬上舞台演繹。

什麼人適合用什麼類型的治療?
你最信什麼?你最強什麼?
像我,我好像看到什麼都只看到戲劇治療。

會中總是找新偶像。
第一次去的時候愛上了完形治療師Erving Polster。
今次則被James Hillman迷倒了。




Erving Polster是個有聽障的八十八歲老頭了。
聽是聽不清楚,人卻非常精靈鬼馬。
那年看他現場示範,百發百中,欽佩不己。
今年決定都去看他好了。看他做了六個個案,就那麼一個我有保留而己,其他都美得教人咋舌。
做治療的,跟做理論的,應該真是兩伙人。
Polster在示範前說點理論,他說有三個大點。但說了兩個就老是想不起第三個,還喃喃自語:「我明明想好三個的。」
理論,是用來溝通和傳授的,而不是用來做治療的。

James Hillman是jungian Psychologist。
Jung的東西,太神了。你知道是好東西,但實在太遙不可及。我甚至懶得假裝我懂。
James Hillman有一個比較近代的演繹。一口氣買下他三本書。希望自己真能讀下來。

有一場工作坊是辯論到底心理治療是藝術還是科學。
這兩位我的偶像,當然是偏向藝術這邊。
聽了就爽。


Minuchin真是老了。四年前的跳脫一去不返。抖著手拿水樽的樣子,教人唏噓不己。





Yalom也老了。他寫書很好看,但實在不是一個演講的明星。行將就木,更感焦慮。用兩小時借我們的耳朵訴說自己的一生,怎麼看都有種死亡焦慮的味道。<凝視太陽>是不是他自我治療的一著?

Violet Oaklander也是八十多歲。超可愛。演講多年才第一次用powerpoint。她說是孫女兒幫她弄的。看她用powerpoint的樣子,興奮程度直迫她分享的兒童個案如何在她的治療中玩遊戲。

Aaron Beck,接近九十歲。人因事來不了,卻能一手一腳搞上網,現場直播跟我們對話。思路之快、說話之清晰,幾乎比她在場的女兒更甚。

如此快樂、如此豐盛、如此可愛、如此自在的一群老人。
但願到我年老時,也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