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丈夫為何隱形了〈原文載於明報副刊2015年10月19日〉

夫妻幾廿年,本就不可能無風無浪無爭執,再加上照顧孩子的壓力和分歧,要順利過渡,談可容易。加上女士通常比較不會表達憤怒,在種種委屈之下,容易得抑鬱症。


〈看見源頭〉
患抑鬱症的她,很瘦但很強壯。搬桌子椅子調較空調溫度,既主動又熟手,可以想像,她是一個手腳麻利的家庭主婦。

那天,我用戲劇陪伴她處理家庭壓力。起先,她說對於每天都要跟女兒在功課上拉鋸,覺得生氣又沮喪,很討厭那個狀態下的自已。
三兩句之間,我說:「聽起來,妳最氣的是丈夫。覺得丈夫不但沒有幫上忙,還有點幫倒忙。」
她頻頻點頭。
丈夫工時長,加上酗酒又賭馬。她抱怨他都只在自已的世界裡,沒有幫忙照顧女兒,功課當然沒有看,就算是假日,也是躲在房間裡睡覺或看馬經,就她自已一個人,牽著女兒上山下海去農莊去博物館。

生氣的源頭,有時是模糊的。要是她把全部力氣只花在如何跟女兒有更好的互動上,會怎麼改變都不夠順心。我們得找到根源,才有找回平衡的可能。

〈明白對方〉
我邀請她扮演丈夫。
在丈夫的角色,她說:「我是男人嘛,當然負責去賺錢。把家裡顧好,是你的責任。」
我挑戰她扮演的他:「那也是你的女兒啊,你不想跟他們親近一下嗎?」
她在他的角色裡,忽然嘆氣:「唉,怎會不想,但是女兒都不跟我玩。」
故事翻過來看,就全然是另一個版本。當她進入他的角色,他發現丈夫可能是無奈地被動。
她認為他不幫忙;他其實是幫不上忙。
大部份男人都不太懂得跟孩子溝通,在錯的時間用錯的方法跟孩子玩,孩子掉頭就走。男人又特別愛面子,自尊心作崇,既然你不跟我玩,我就自已玩。常常一副冷冰冰愛理不理的模樣,其實是避免受傷的自我保護。
當她懂了這一層,就由抱怨丈夫變成同理丈夫。

〈放下心結〉
明白歸明白,我看見他們之間還有東西卡著。
她提過,父親患病過世前,他們兩小口經濟很是拮据。父親遂把醫病的錢都交給她這個寶貝女。為此,她一直耿耿於懷,要了父親這些錢,實在不孝。無形間,也遷怒於丈夫。
這一次,我請她演已經到了天堂的父親。
她在父親的角色說:「女啊。那時候我都末期了,要是用那些錢去醫病,其實也是浪費。我這輩子最疼的就是你。你活得開心,對我而言,就是最重要的了。女,我想你過得好呀。」
她眼泛淚光,忽然記起了爸爸一生的豁達自在,快活輕鬆。她在這邊斤斤計較,生丈夫的氣,跟自已過不去,絶對不會是爸爸想看見的。
忽然,對丈夫多年的積怨,隨著懂得了爸爸留給她那無條件的愛,輕輕放下了。

從〈看見〉、〈明白〉到〈放下〉,看著她整張臉由繃緊到鬆弛,一個大結給慢慢解開。

接下來幾個星期,陸陸續續聽到她說夫妻兩的溫馨小事──丈夫會體貼她的辛苦,會想進入她的世界……
原來,一個人的看見、明白和放下,也可以令夫妻間的愛,重新流動。

2015年11月6日

會澆水的眼睛

廿五歲之前,也就是我還未讀戲劇治療之前,一直覺得跟世界格格不入。
沒有跟小學同學建立牢不可破的長久友誼。
中學整個過程,雖然有些風光有些出風頭,老師寵師弟妹愛。但其心裡一直感覺被同級攻擊單打。
到大學,長期處於自卑狀態。眾所周知,我所讀的新傳系極難入。會選選此系的,不但成績彪炳,而且能言擅辯,樣樣皆通。我到今天都懐疑,我是全系六十多人中,最後一名擠進去的。三年大學生活,我都是踮起腳尖,勉強充胖子過的。
後來入廣告行業九個月,被我視為人生最黑暗的九個月。那些人的價值觀恰恰好就是我的180度相反。我整個人傻住,每天如坐針氈。
到報館做的三年,算是最為快樂。因為幾乎各自為政,互不相干。

當然,戲劇圈是我整個寂寞的十多歲的最主要支撐。我在那兒如魚得水,終能呼吸一口氣。如果不是戲劇圈子的滋養,心埋上,我大概撐不過來。然而,戲劇圈是快來快去的。大家為一個演出,朝夕相見。心靈上的肉帛相見,挖心掏肺的交心分享,卻總隨演出之夜曲終人散。大家都忙著要去跟另一群人濃烈地交會,激烈地付出。如果不是持續地跟一群人演出,心理上一直是大起大落的。

到舊金山唸戲劇治療時,一口破英語,對美國一切都不熟悉;既非心理學本科生,亦非科班戲劇出身,理論上比入新傳系,狀況更惡劣。但是出奇地,人生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覺。為什麼每一個人都懂我?每一個人都接納我?
那兩年,終於有一種歸屬的感覺。
算命的說,我八字和名字都欠木,終生難安定,總是漂來漂去。
廿五歲那年,我終於第一次覺得自己屬於某個團體。

回港之後,一直愈走愈遂順。
不是說事業的愈走愈順利,固之然,工作是順當的,因為我已經知道做這一行是我的天命。但我想說的順境,其實是人生的愈走順遂。
我沒有過去那麼自卑、那麼多愁善感;沒有那麼怕人、沒有那麼害羞。焦慮與鑽牛角尖都少了很多。
然後,我開始有了朋友,終於開始有一些會想建立長久友誼的朋友。身邊明白和接納自己又能一起行的朋友愈來愈多。事實上,我是廿五歲之後,才第一次對「朋友」及「維繫友誼」有了感覺。

我曾經想,是治療與整理發生的作用。
因為我站得更穩了,所以終於可以向外交朋友了。
但,
你知嗎?
我最近發現,
事情未必是這樣啊。

這些年,拜臉書所賜,我有機會一一回到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另一些青少年時期一直格格不入的群體。
我回去了,一個又一個群體。
我以為自已站得更好更有自信,就不會有以前的那種憋扭與不自在。我以為自己可以像在我現在認識的朋友圈子裡一樣,比較容易地做自已。








回去那些團體裡,我發現自已跟廿年前一樣,手腳不知往那裡擱,但覺說什麼錯什麼,連靜默也是多餘。我在他們眼中看我自已。天啊,我一樣看到那個笨拙詞窮羸弱蒼白的自己。
當然,因為這些年的努力修行,總算養了些微底氣,不會像以前般一擊即倒。但還是被如此的困窘,大大地嚇了一跳。

我急往這些年認識的朋友圈子浸泡一下,在她們眼中又看看自己,不是說一定很自信自在,但起碼不是自慚形穢自愧不如的。

原來,人生頭廿五年,我所感到的落泊孤單,像世界欠了我般的狀況,除了是自己獨個兒的問題,也跟我在自己圈子中的朋友眼裡,看到了一個怎麼樣的自己有關。

忽地想起,我人生得到最大最長的心理治療,其實來自黃士鈞李泓夫婦二人有一两年的時間,持續用他們帶魔法的眼睛看到我的好。那些美好,如被日照,慢慢成長。而我,緩慢地就把這些本來沒有被看重甚至沒有被看到過的美好活出來。說起來,他們的眼,如有神力。彷彿金睛火眼看著泥土裡那不值一提的小種子,種子隨即啵一聲爆出小苗,心靈的生命由是有機會茁壯成長。
如果今天的你,有被我點點樹蔭遮過一些烈日擋過一些風雨,那是因為當天黃氏夫婦用眼睛給我澆過水施過肥曬過太陽,方有機會破土而出。

原來被怎麼看見,會成就一個怎麼樣的人。
這個發現,這個懂得,將影響我的治療(和我的人生)(和我的教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