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
玩的態度──還看復活節的枕頭細語
張銘耀 (German)。
初認識他是十五年前。在拾香記,他演我哥哥。
那時候,他未入演藝學院,我未讀戲劇治療。
十五年後,他成立了劇團「一路青空」。而我成了媽媽。
幾個月前,他致電我,說要搞一個親子劇場Pillow talk〈枕頭細語〉。說是一邊演戲,一邊帶領親子遊戲。好好玩啊!聽起來很像我在戲劇治療小組做的事情。不過,今次他們還有一群專業演員的帶領。
我明明很忙,明明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明明說好多留點時間陪子女,我竟還是答應了幫忙給點意見。
大概是覺得這樣的嘗試太有意思了:
以前,香港的兒童劇,觀眾比較被動。
充其量,是演員跟小孩互動。
但今次,卻是帶領大人小孩一起玩啊。
雖然未看過他們排練。但讀了他的劇本,跟他就演出和活動聊了一下。
看起來,會比我想像中更好玩啊!
他說了一點,我很有共鳴。
他說,孩子跟他總是玩得很開心,而很多家長不懂,為什麼跟他就特別好玩呢?是怎麼玩呢?要玩什麼呢?
他說,其實跟玩什麼,幾乎沒有很大關係,重點是玩的態度。
不只一次,有社工跟我說:「你帶的遊戲,我也帶過,為什麼帶出來就是沒有那個效果。」
我看看那位社工永遠都很認真的臉,我說:「可能因為我自已也玩得很開心吧?」
當然,技巧也不是沒有的。看過法國戲劇大師Philippe Gaulier,把simon says玩到出神入化。也是嘆為觀止。
而他們這個創作團隊,有好一些曾經浸泡在〈劇場組合〉終日以玩為家的氛圍,有一些被Philippe Gaulier啟蒙,決心要被訓練成為會玩的專家,玩家們要來現場示範「玩」的態度,想一想就興奮。
怎麼玩、玩什麼、如何玩、玩得起,難教。
但一個場子裡,幾個專業玩家在你眼前開心的玩;
旁邊是一群努力想要跟孩子玩的家長,和很想跟大人玩的孩子。
多多少少總會吸入了玩的氧氣。
German老是要我到時候說說講故事技巧。
哎呀,我其實覺得,最好的講故事技巧,就是家長有一顆愛玩的心。
有了玩樂的心,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人際關係、個人成長都會更順利。
我有一個戲劇治療的督導,在電郵的下款永不寫sincerely或faithfully,他寫Playfully.
用劇場表演玩,很美好的實驗。
預祝他們復活節在沙田大會堂的演出成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