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時收到老師或家長關心戲劇治療中的殺人故事,也就轉貼一篇我曾在雜誌<健康動力>寫的文章:
<完全殺人>
嘭!
孩子把我殺了。
嘭!
孩子又一次把我殺了。
沒錯,孩子把我一次又一次的殺了。而且,樂此不疲:「再來,再來一次!」
在戲劇治療裡,殺人戲出現頻率之高,每每令家長和教師咋舌。
幾乎每一個戲劇治療師都會被問過這個問題:「孩子們常常玩殺人遊戲,你不是在鼓勵暴力嗎?」
戲劇治療中的侵略遊戲,不是在鼓勵暴力,而是學習駕馭人皆有之的衝動能量(aggressive energy)。
作為一個孩子,常常都被告知不能做這、不能做那。於是,拿起槍的一殺那,在虛構的戲劇裡,他有那麼一刻感受到自主的權力,以平衝現實生活中處處被抑壓的挫敗感。當孩子一再地玩著殺人的戲劇扮演遊戲,他是在宣洩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出路的憤怒、嫉妒、挫敗、沮喪與失望。尤其是當孩子並有未足夠的語言去表達內心的憤恨時,他需要藉著象徵的語言或行動,去表達內裡的混亂與躁動。戲劇世界,讓他安全地以虛擬的方式,處理他無法釋懷又無以明狀的怒氣。這樣,比起他在現實生活中傷害到自己或他人,健康得多。
事實上,當孩子以戲劇的方式宣洩憤怒後,在現實生活中反而平靜許多,更不會訴諸暴力。
用打用殺用肢體去解決問題,是存在於我們遺傳基因中的原始動物能量。這是人類古老的生存法則,要全面抑壓它談何容易?更有效的做法,是具建設性地疏導它。在戲劇治療裡,我們容納打打殺殺的戲。大前提是──安全地打,公平地殺。意思是當你要打對手時,要用假裝動作,在未碰到對方之前,對方已經要假裝被打到而作出反應。於是,打的人有打的感覺,卻又不會真的傷到人。衝動的能量從而被轉化成合作而成的創作。從而,孩子藉著戲劇扮演,學習處理及駕馭侵略衝動。
因為太多教師和家長對殺戮遊戲表示擔心,於是我有時會在殺人遊戲之後補充一句:「這是戲劇扮演,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做啊!」每一次,都會換來孩子們給我一個「你好奇怪啊」的眼神,一副「我們當然不會在現實裡實行」的模樣。
也是的,能夠在戲劇裡演出暴力的孩子,要有自我控制與自我覺察,這顯示了對衝動能量的駕馭能力。
應該是那些沒有辦法在戲劇裡,安全地演出暴力的孩子,才需要我們去擔心。
2011年4月24日
故事治療工作坊
哈克
一個可以令你的生活變快樂的人
一個可以令你的生活變快樂的人
誠心跟你推介 這個工作坊,這位治療師:
故事治療工作坊
Dr. Huck 2011香港場
有一回,哈克在工作坊裡遇見一位30歲的男子,他在之前
『有傷,才叫武士。當武士年老,懷念的不會是攻城掠地的
有一回,在哈克的好朋友王理書的工作坊裡,有位約40歲
『…小兔子住在森林裡,在夜裡,如果有月光照在兔子的小
說故事,可以用來表達怎麼說都說不清楚的自己;在專業助
在這個工作坊裡,您會經驗學習到:
一、生命河流裡核心隱喻的找尋;說個隱喻故事讓別人懂我
二、熟練故事創作結構;在故事裡放進轉化/出路、行動暗
三、熟悉說故事的語調、停頓空白的使用、音樂的搭配;
四、聽進好聽的故事,說出貼近人心的故事。
歡迎一起來輕鬆愉快地學習,一起開開心心地玩耍!
黃士鈞(Dr. Huck),四十二歲。十六年專業諮商訓練資歷,台灣彰
網頁: http://mypaper.pchome.com.
**工作坊以國語講授**
日期及時間:
2011年6月25日: 6:30p.m.-9:30p.m.
2011年6月26日: 10:00a.m.-6:00p.m.
地點:Dynamics
新蒲崗大有街 16 號昌泰工廠大廈 3 字樓Dynamics
費用:
HK$1500 (2011年4月30日前報名)
HK$1700 (2011年4月30日後報名)
報名方法:
請電郵至adeline@adramaland.com
主辦: SOULING WORKSHOP
查詢: adeline@adramaland.com
2011年4月2日
修練幸福的課程
不時有人向我查問關於讀戲劇治療的情況。
當中有一些人會問:讀戲劇治療的出路如何?
嗯...
每一次聽到這個問題,心下總會嘀咕:抱著「出路」的希望去讀,能讀得成嗎?
猶記得當初自己去讀戲劇治療時,想的,與出路絲毫沒有關係,甚至連抱負也談不上。
當知這個世間上竟有如此領域,但有「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之感。甚麼都沒有深究,便去讀了。
大概因為自己跟戲劇治療有著先是一見鍾情,繼而決定長相廝守的浪漫關係,一時間難以接受別人問我戲劇治療可是個金龜婿的問題。
讀罷戲劇治療,我最大的得著實在不是在事業上的。
最大的得著是,
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因為在課程中更了解自己,於是
更明白如何找到幸福,
更知道如何守著所愛,
更懂得如何珍惜所有,
於是,畢業之後,
終於能許諾於一段關係,扛起養育兒女的承擔。
那是一躺修練幸福的旅程,讀的不是書本的死知識,練的其實是心靈的強身健體。
我們那一屆的同學們讀完之後,也有成為很出色的治療師的,但我看來更多人有更大的得著──
一直單身的女同學找到了歸宿,現在還是兩子之母;
自以為必然孤獨一輩子的剩女同學,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處於複雜關係多年的女同學終結多年的糾纏,屬回自身,看破真相,踏實地開展另一段戀情,去年剛剛誔下女兒……
這些不是巧合,而是兩年多的課程,集中地修練身心靈,處理自己的孽障,找回自己的價值,到畢業的時候,其實是自身修行的一個階段完結。離開之後,若能過得更為踏實豐盛,才是這場學習的開花結果。
於我來說,過程中讓我能學到一門技能,運用我所知所能幫到能幫的人,餬一口飯吃,那其實,已是花紅。
我想,我喜歡Renee老師的教學,是因為她也是視自身的家庭比教學重要的真人示範;
我想,我喜歡CIIS這所學校,也是因為它重視一個人的發展多於一門技藝的傳授。
不過,每一個人對讀戲劇治療的期望大概都不一樣。
我自己到CIIS讀書,修到的是關於幸福的學分。但覺,這真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每天看到女兒長大,是我現在最快樂的事情。
2010年12月31日
果子年
二零一零年是我的果子年。
跟外子相識十載,誕下一女。時間不太早不太遲,就在我倆的感情夠穩定、工作上軌道之後,上天送來小天使。一切就是剛剛好。
由年頭知道懷孕到年中生產都年尾照顧她,整年都是女兒的年。
人生全翻過一頁。有了女兒,更覺真的有了自己的家。
晚飯時,看看外子又看看女兒,對於自己走到了這裡總覺不可思議。
終於明白為什麼很多治療師在介紹自己時,一開頭總是寫自己是幾個兒女之父(或之母),原來這個名銜實在比其他介紹更偉大更實在更重要,而且更生活。
生活比工作大。
生活比工作大。
活了這些年,還沒有那一年比這一年更豐盛更踏實。
來年,也是女兒年。
我知道會有更多挑戰、更多省思、更多明白。
期待著。
祝大家新年快樂!
2010年12月16日
給孩子留白
我的實習學生們到一間小學試用戲劇帶領兩個小一的小組。
那不是治療性的小組,旨在幫助學生適應小一入學生活的心情過渡。
完成幾節的小組後,大家都很興奮。
很興奮,因為參加的小朋友特別快樂,而學校的老師又甚為滿意,覺得看到小朋友更多的面向與可能性。
我們討論著,為什麼一些簡單的戲劇遊戲,孩子們會玩得那麼開心。
一位實習學生的觀察真對。他說,因為現在的學生們去上所有課都要被評估,或考試:
學琴被問考到第幾級。
游水被問一口氣可以游幾多個堂?
跳舞、空手道、圍棋、體操──通通都可以有評核機制,每每可以拿張證書有助入讀更好的學校。
而這個戲劇小組,沒有考試、沒有評核。他們不用帶著壓力戰戰兢兢。在這裡,我們鼓勵他們自在地做自己。
孩子既需要被教育,紀律自己、學習新知識;
卻同時需要被支持成為獨特的自己。
如今的教育似乎常常都重視前者而忽視後者。
我帶的戲劇治療小組(尤其在名校),幾乎都旨在讓他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稀奇古怪的念頭都可以在這裡被接納,甚至欣賞;不設實際的想法可以無須篩選地天馬行空。
我想,他們愛來,就是來滿足這個孩童時期原本就該最享受的環節。
沒有評估的消閒活動──現在的孩子還有多少這些時間?
都說現在的孩子太忙了,卻都在忙什麼呢?有多少只是在滿足大人的焦慮與面子?
剛成為媽媽的我,很希望自己有足夠的穩定,讓孩子不用跌入那些無意義的評核裡。
話說回來,當初自己喜歡戲劇,也在於戲劇其實很難很被評核。
因為戲劇不像彈琴有準或不準、跳舞有定或不定,畫畫有像或不像的客觀評審準則。演技本身無法客觀被評為好或不好,去到第幾級。
究竟是黎耀祥演的劉醒較入格,還是陳豪演的駙馬較精湛,真是各花入各眼,難辯好壞高低。
或許是這樣,戲劇比較少被緊張的家長放入時間表內。
也因為這樣,終能讓孩子的戲劇活動比較能保留無壓開心玩樂的空間。
玩,有時候無須太有意義。
讓玩成為單純的玩,孩子會得到更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