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聽陳慧講她教編劇。她說看著某學生寫的故事,她想,不合理呀。一直問一直問,才問到故事的核心,很多時,也是那個人的核心。
不知怎的,這個聽故事的小故事一直留在我心裡。
我猜,因為每次聽個案講他們的狀況,我都有類似的心情──那便,那些是他們的真實故事,而非虛構故事。
這陣子,一個個案進來。
他在精神科醫生那邊拿藥來吃有幾年了,一點進展都沒有。最近狀態更差,來我這邊試試。
第一節,嘩啦嘩啦,他說了很多狀況。
只是,那故事我一聽,但覺疑點重重。怪啊。很多選擇點都不合理。豈碼我覺得不通。
我繼續保持耐心的聽,保持好奇的問。
我有一個小時,我不急。
忽然,他話峰一轉,嘆了一口氣。
「其實還有一件事。」
看一看鐘,剛剛踏入第三十分鐘。
他把「那件事」也抖出來之後,忽然所有事情都合理了。
原來如此呀!
關鍵呀。一切的關鍵。
看了幾年的精神科醫生知道這件事嗎?
「不知道。好像都沒有機會說到那兒。」
每次見醫生,都不足廿分鐘,氣氛也不對。
你要再回來嗎?
「要,我覺得你可以幫我找回我自己。」
二十分鐘和六十分鐘,畢竟有不一樣。
我已经习惯90分钟了:)
回覆刪除